为了推动宁河地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,促进“五育”并举及立德树人的新进展,3月26日,区政协教育卫生委员会开展了以“传承非遗文化瑰宝,培育时代新人”为主题的专题视察活动。区政协副主席康德鸿和刘佑生率队参与了此次活动,委员们依次参观了芦台一小的校史展览厅、非遗传承人王金焕的剪纸工作室,以及芦台一中的芦苇烙画社和生物标本室。在活动中,委员们听取了区教育局的负责同志关于全区非遗教育工作的汇报,并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,详细了解了非遗教育的开展现状,并对一些关键议题提出了建设性建议。
委员们对学校在非遗文化传承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,并就非遗教育的持续发展提出了三项建议:
深化认识,构建非遗传承的长效机制:教育部门应将非遗传承视为推动立德树人的关键因素,系统规划传承路径,推动非遗课程的进校园、入课堂,开发适合不同学段的通识必修课与特色选修课,建立“基础认知+实践体验”的完整教学体系。同时,鼓励学校将非遗元素融入校园文化,定期举办非遗技艺展示和创意活动,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。我们还建议探索将非遗传承效果纳入素质教育评价体系,以形成常态化的激励机制。
整合资源,实现非遗与教育及文旅的深度融合:充分挖掘本地非遗文化资源,建立“非遗+教育+文旅”的协同育人模式,联合文化旅游部门开发特色研学线路,将本区内的非遗工作室转变为实践课堂,通过“行走的思政课”来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同时,支持学校和非遗传承基地共建实践基地,以促进研学实践与文旅产业的联合发展。
夯实基础,加强非遗传承人才的支撑:需建立校内外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,一方面鼓励学校挖掘教师的非遗技能潜力,建立非遗教研团队;另一方面,深化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,通过“非遗导师驻校”和“师徒结对”等形式强化技艺传承。建议建立非遗教育人才库,完善传承人、教师和学生间的联动机制,同时加强专业师资的培养,开设与非遗教育相关的课程,培养复合型传承人才。
此次专题视察活动的举行,旨在推动文化传承与教育事业的融合发展,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,展现出宁河地区在教育及非遗文化传承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创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